技術內容:
本技術針對現有螺旋輸送機技術的上述不足進行研究和改進,提供一種自動的分料裝置,實現了螺旋輸送機中的橡膠顆粒能均勻、定量的分配下料。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,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本技術包括電機、下料框以及進料斗,下料框內設置有與所述電機連接的轉軸,該轉軸周向均布有料板,該料板與下料框的邊壁間隙配合,進料斗量端分別安裝有紅外探頭,紅外探頭通過信號線與控制所述電機的PLC連接。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在于通過下料板的結構設置和紅外探測頭的檢測,實現了物料均勻、定量的分配下料。
背景技術:
在處理廢舊輪胎的過程中,有一道工序是將平均粒徑為5、6毫米的橡膠顆粒通過螺旋輸送機輸送到研磨機內進行研磨。根據工藝要求,一般采用一條較長的螺旋輸送機,其開有多個下料口,每個下料口分別對應一個研磨機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如何保證橡膠顆 粒均勻、定量的分配到各研磨機中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,現有技術一般采用人工操作下料口的開閉來控制輸送量,這樣輸送效果的好壞就完全依賴于操作人員的經驗,同時效率也比較低。
具體實施方式
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物料為平均粒徑在五到六毫米的橡膠顆粒,而螺旋輸送機間隙為為一毫米左右,由于本實例設置了六塊料板,無論電機停轉時料板處于什么樣的狀態,都能基本保證物料不再進入進料斗,滿足了定量要求,當然為了保證更佳的擋料效果,料板6的數量可以更多。物料不斷下落至研磨機內進行研磨,當進料斗內的物料高度低于紅外探測頭時,左右兩個紅外探測頭重新互相感應,此時PLC控制 電機轉動,物料得以從下料框5重新補充到進料斗內,由此實現了自動分料。
權利要求
螺旋輸送機分料裝置,包括電機、下料框以及進料斗,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框內設置有與所述電機連接的轉軸,該轉軸周向均布有料板,該料板與所述下料框的邊壁間隙配合,所述進料斗分別安裝有紅外探頭,所述紅外探頭通過信號線與控制所述電機的PLC連接。
實用摘要
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螺旋輸送機分料裝置,包括電機、下料框以及進料斗,下料框內設置有與所述電機連接的轉軸,該轉軸周向均布有料板,該料板與下料框的邊壁間隙配合,進料斗分別安裝有紅外探頭,紅外探頭通過信號線與控制所述電機的PLC連接。本技術下料板的結構設置和紅外探測頭的檢測,實現了物料均勻、定量的分配下料。